• 职工居民医保结算定点医院
  • 二级心理精神专科医院
  • 跨省异地(全国)就医结算定点医院
​泰安伊德康医院专家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解读
时间:2025年02月22日 浏览量:

​泰安伊德康医院专家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解读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

    1、什么是重性精神疾病?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表现有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向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育精神障碍等疾病。

    2、怎样及时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及时发现可以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正确干预,避免病情发展。

    如果家人发现以下现象就要引起注意:

    难以入睡、易惊醒;情感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喜欢独处、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外出游荡,夜不归家;敏感多疑,沉默少语,不与人交往;语言表达异常、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之中等。家人发现这些表现应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联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

    3、重性精神疾病有哪些危害?

    重性精神疾病可导致患者生活懒散、意志缺乏、行为怪异、悲观厌世,丧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成为“精神残疾”;有的患者会不分场合打砸财物;有的患者会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给家庭带来痛苦;有的患者打、骂他人,扰乱社会秩序;有的患者行凶伤人、毁物,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的是患者持管制性危险武器实施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行为触犯《刑法》。重性精神疾病会给家庭造成负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甚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4、国家为什么提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开展管理服务?

    精神健康是与居民身心健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不仅关系到千百万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开展管理服务是采取预防为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的方法,提供连续性服务,从而帮助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5、哪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诊断明确并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都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①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服务时,需由家属或原来进行治疗的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

    ②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

    ③在患者病情许可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转氨酶、血糖、心电图等。

    7、参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哪些好处?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得到连续的免费服务,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都接受过专门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培训。医生会主动地与患者和家属联系,每年四次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医务人员可以提供转诊服务;在患者病情许可下,征得家属与患者本人同意,每年还可进行1次健康检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8、为什么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表?

    为了掌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同时,还需要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内容包括: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与治疗情况,目前诊断与治***果,以及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等信息。主要是提供有关精神疾病的基础资料,以提高诊***果与管理水平,也便于医生随时与患者和家属取得联系,以便于更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有哪些内容?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次接受随访服务时:

    ①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疾病与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②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干预。

    ③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

https://wjw.taian.gov.cn/art/2015/8/5/art_45777_5282774.html